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预计飞行汽车将在5年内成为日常通勤工具,这一判断基于技术突破、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多重推动。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与分析:
一、技术进展:从原型机到量产计划
-
旅航者X2发布
在2025年CES展上,小鹏发布飞行汽车原型「旅航者X2」,搭载垂直起降(VTOL)技术和英伟达AI芯片导航系统,支持陆地与飞行双模式切换,最大航速达350km/h,航程超500公里。
-
分体式“陆地航母”
- 采用分体设计:陆行体(6轮汽车)与飞行体可自动分离/结合,收纳后地面行驶。
- 量产计划:2026年交付,售价控制在200万元以内,已获3000台订单,总额超60亿元。
- 技术亮点:通过适航审定关键步骤,中国民航局发布专用条件征求意见稿,预计年内完成型号取证。
-
AI与自动驾驶融合
结合L3级自动驾驶技术(2025年底落地),未来飞行汽车将实现“城市内无人驾驶+城市间低空飞行”的立体交通网络。
二、政策支持:低空经济加速落地
- 国家层面
- 2024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发展低空经济,多地出台支持政策(如广州、成都)。
- 适航审定加速:中国民航局推动飞行汽车型号合格证(TC)、生产许可证(PC)及适航证(AC)发放。
- 地方试点
- 深圳:计划开通全国首条eVTOL商业化航线,补贴空中游览和城际交通。
- 广州/成都:建设低空飞行服务站,支持亿航智能、小鹏汇天等企业量产。
三、市场前景:万亿级赛道与竞争格局
- 市场规模
- 摩根士丹利预测eVTOL市场2030年达234亿美元,中金公司认为国内应用将按“空中游览→医疗转运→空中出租车”路径普及。
- 竞争对手
- 国内:广汽“GOVY AirJet”、亿航EH216-S(全球首获适航证)。
- 国际:特斯拉Model A、大众V.Mo、韩国SK电信合作项目,日本大阪修改法规支持2028年商业运营。
- 商业化挑战
- 产能与供应链:小鹏汇天广州基地规划年产能1万台,但面临适航证审批和供应链压力。
- 用户接受度:需解决安全性、噪音控制、成本问题,目前“陆地航母”预订用户以企业和公共服务机构为主。
四、5年目标可行性分析
维度 | 支持因素 | 挑战 |
---|---|---|
技术 | 原型机成熟,AI导航与自动驾驶融合 | 动力系统、空中交通管理、电池续航需突破 |
政策 | 国家支持+地方试点,适航审定推进 | 空域划设、法规完善需时间 |
市场 | 订单增长,B端需求明确 | C端消费习惯培养,成本需降至50万元以下(当前200万) |
竞争 | 国内领先,国际布局加速 | 特斯拉、大众等巨头加速入场,技术迭代压力增大 |
结论
何小鹏的预测具备技术基础和政策红利,但需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:
- 技术标准化:完成适航审定,确保安全性与可靠性。
- 成本降低:通过规模化生产将价格降至大众可接受范围。
- 基建配套:建设起降场、充电设施及空中交通管理系统。
若上述问题得以解决,飞行汽车有望在限定场景(如城际交通、紧急救援)率先普及,并逐步融入日常通勤。这一进程将深刻改变城市交通格局,但需持续观察政策推进和技术迭代速度。